用传统文化催生艺术衍生品新业态开拓文化产业广阔前景
用传统文化催生艺术衍生品新业态开拓文化产业广阔前景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个是基于传统文化及其产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即新兴业态的发展;
艺术衍生品是个统称,实际上,我认为它有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是艺术衍生品,就是以原创艺术品为基础来衍生出来的一些产品,比如说高仿、,都属于艺术衍生品,它是有原创与版权这两个体系。另外一个是没有艺术的原型,但是它依托艺术资源的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审美功能、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比如MOMA做一个钥匙链,其中不包含艺术原型,它只是经过多个艺术要素进行整合设计,再赋予MOMA品牌内涵后生产出来的,它就是衍生艺术品。所以艺术的衍生是比较宽泛的,它需要与消费结合在一起,比如博物馆做艺术商店的初衷是进行社会美育,倡导把艺术带回家。所以,我们在研讨艺术衍生品的时候,对其是怎么产生的,它原始的形态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变化,都是要从根源与流变这个维度搞清楚。
这个时代中,文化产业中的很多东西都在多元化融合发展,艺术衍生品也是一样,它早已突破了最初那种博物馆艺术商店及纪念品的形态,已经进入到产业发展的形态了。一开始,博物馆发掘艺术衍生品消费这个需求,市场来创造和满足需求,有了需求,随后一系列运营过程就可以持续下去。可以说,艺术衍生品的发展一开始是依靠博物馆形成的,博物馆系统做艺术商品,先生产一个艺术产品,然后慢慢培育出来这个产品的系列与体系,最终让它成为博物馆运营非常有效的经济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大家感到,这个市场需求还挺大,于是它开始走出博物馆系统与体系,不断独立发展,转而进入产业系统,随后形成了产业链,形成了创意、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
到了今天我们发现,这个艺术衍生品产业开始或者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形态,特别衍生品艺术品+”概念出现,更加推动了这一进程。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这些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进入产业的范畴,而且它不断跨界进入了文化范畴,比如IP的范畴。
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要抓住机遇,尽快建构面向国际化与具有民族特色资源的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格局与产业市场,这是一个战略取向。
我们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这个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占领高端的产业资源,我们完全可以以我们自己的资源、工艺、众多传承人为起点,迅速的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自己的产业链,重塑产业链。现在我们的产业链处在一个非常低端的位置,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们还停留在“中国制造”阶段。文创产业的发展其实是具有大视野与大的发展空间的,它能够促进的是中国文化产业及其传统产业整体性的产业升级,而中国整体产业的升级最终带动的是什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资产化,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世界艺术家对我们民族的东西非常敬仰的、尊敬的。所以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核心还是文化价值取向本土化与国际化的问题。我们要把自己的文化价值通过聚合资本、人才的优势,通过市场机制、产品市场、产业链发展,进入文化传播发展的体系,改文化“送出去”为“卖出去”,进而按照国际分工,沿产业链把文化资源整合出去,配置出去。实际上是我们还没有把值钱的东西变成钱,就像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我反复强调,文化产业最核心的东西是把文化资源变成资产,变成金融资产。如果到现在我们还不能正视我们所掌握的文化资源是多么的有价值,我们将永远停留在“世界工厂”这个状态。
当下,人们似乎一提到文化、艺术最有效的传播,就想到展览展示、出版、以及各种宣传教育,其实,文化、艺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就是消费,消费是的一种传播机制。
衍生品艺术品已经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他们从艺术衍生品产业链的高端入手,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以创意、设计为龙头,以名人、名品、k21为发展框架,整合资源,让资本介入,在世界范围内整合建构独特的陶瓷产品产业链,把陶瓷产品做成一个非常有品质的东西,在西方市场展览、售卖,而更多的西方人就感到这个是中国的品,中国的文化、资源就自然而然地在消费中被输出了。
“输出”不是“送出”,不是自己拿上钱在人家那里租个场地做个展览、做个演示,而是将文化艺术资源变成生动的、有内涵、有价值的产品来吸引消费。“送出去”改为“卖出去”还不够,我们要以IP为核心驱动力打造艺术衍生品产业链,要把中国的文化资源沿着产业链配置出去、整合出去。
IP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它就是知识产权。而IP驱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具体讲就是:k22阶段是文本的、原创的,是版权。后来IP辐射到影视、动漫等很多跨界领域;现在发展到IP的第三阶段,即IP是内容生产的一个灵魂一个核心,产业有了这个灵魂、这个核心之后,迅速跨界,什么影视、音乐、动漫、出版等等一些其他的东西,迅速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围绕这个IP核心取得的市场价值。因此,IP驱动就是要把文化、艺术资源与其他的要素结合起来,衍生出更多不同形式的产品,吸引不同层面的消费者。以前的艺术衍生品基本都是品牌驱动、k21驱动,比如这个衍生品是MOMA出的,那个是故宫出的,而现在更多地需要的是IP驱动,就是在设计之初,就以IP为核心,把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内容全部都规划好了,然后按产业规则去推动。
我们要重视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型的这一战略态势,研究并认知结构转型中的内在产业动力、趋势与规律,抓好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链的建构正在由品牌主导的产业链整合推动向IP主导的跨界整合驱动转变的这一战略机遇。而在“+IP”驱动与产业链整合的过程中,还至少有两个路径:一衍生品艺术品+”“文化+”“+IP”。主线是抓好IP源头、IP开发与IP衍生;衍生品艺术品+”“文化+”“+国际化”“+IP”,主线是以IP为中心,跨界整合并进一步在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链重塑中定位。
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27万美元的发达国家水准,人均GDP达到00美元的时候,人们就会转入文化消费。我们的电影票房、演出票房在连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周末带孩子去逛美术馆,很多都市白领报名参加了艺术品投资兴趣班……中国正处在一个消费结构转型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为自己的精神消费买单,而艺术衍生品是文化艺术产品化的重要路径,更是艺术品大众化的路径,我们预计,很快就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起来。
刚才说了,艺术衍生品是文化艺术产品化的重要路径,它很容易跨界、融合而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也就是说,它的产业融合能力很强。一个国家的经济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依靠创新产业业态的不断发展。目前,我们衍生品艺术品+文化+金融只是一个大的趋势,关键是我们要进一步形成产业发展的机制。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与最核心的是内容生产、内容产业,艺术衍生品可以说是内容生产的一部分,它将提升文化产业及不同传统产业行业的创造、创新融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趋向有两个:一个是基于传统文化及其产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即新兴业态的发展;另一个是基于传统文化及其产业科技与其它产业业态的新融合与新发展。另外,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还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提升全民的审美意识、文化素养,从这一点来讲,这不仅仅是一个改变产业结构与格局的问题,更关系着一个民族创新能力与意识的构建问题。
相关文章
- 《名人堂艺术品》作品集-李世玉作品鉴赏
- 创造稻草人的大师
- 盘点纽约时装周街拍的包包小众品牌抢去爱马仕的荣光了
-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
- 张阔与大连一所重点高中双选成功
- 件作品卖出200余万元丽水这些东西真值钱
- 绝美的肥皂雕刻来自泰国艺术家的惊世技艺
- 来自自然用之自然记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陈先国
- 希腊印象(大型艺术品摆放)
- 128位大师200余件代表作亮相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转化高端文化资源
- 福州首届古玩艺术品房交会举行近0家参展商参加
- 一文带你了解文物艺术品的税收处理规定
- 中国这九条醉美公路每一条都堪称艺术品非常壮观
- 第三届宝龙艺术美丽家园作品征集展获奖名单
- 中京文拍创新艺术品在线交易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 古玩艺术品一旦资产化又将是一波暴富潮
- 《清远卡通雕塑艺术品》打造安全和谐的城市景观
- 拼出疯魔的状态
- 设计女神将0坪豪宅爆改成艺术之家
- 新编现代戏《没有道德的艺术品》剧本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