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银行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根雕艺术品

根雕艺术品

去国博看几百年前的中日韩在画什么

艺术品银行收购陨石艺术品2024-04-21根雕艺术品上海翊恒艺术品投资
古代东亚的艺术品,上海翊恒艺术品投资,当代艺术品娃娃,中国的明清,韩国的朝鲜王朝,日本的室町、江户和明治时期-k2215至19世纪,中韩日三国分别处在这些历史时期。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过去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而随着第九届“中韩日国家博物馆

去国博看几百年前的中日韩在画什么

   中国的明清,韩国的朝鲜王朝,日本的室町、江户和明治时期-k2215至19世纪,中韩日三国分别处在这些历史时期。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过去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而随着第九届“中韩日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东方画艺-k22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展”,11月4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在此之前,三个博物馆已经有过多次合作: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合作举办了“悠久之美-k22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品展”;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部分展品,参加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美术展”;2014年,三馆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东亚之华-k22陶瓷名品展”。本次展览是三家国家博物馆的第二次联合办展,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中的又一个重要展览。

   展览从三馆的藏品中,分别精心挑选了中国明清时期,韩国朝鲜王朝时期,以及日本室町、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文人画、风俗画和佛教画共计件(古董艺术品),其中既有通过山水和花鸟对古代文人情怀的展示,又有对当时物质生产和民风民俗的表现,还有对中国汉传和藏传佛教信仰的反映,显示了各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和相互的关联与影响。

   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本次展览提供了20件馆藏的明清时期绘画名作。这些珍品在介绍明清时期绘画艺术概貌的同时,也通过与其他两国作品的比较,反映出中国绘画对韩国和日本古代绘画的影响,及其各自发展取得的成就,显示了中、韩、日这三个地域相近的国家在文化交流上非同一般的密切关系。”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说:“为本次展览,本馆带来了15世纪室町时代至19世纪明治时代,与各个主题相应的18幅馆藏绘画作品。”

   据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李荣勋介绍,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为本次展览精选了朝鲜王朝时代的14件绘画作品。其中,李霆的《古代东亚的艺术品》和姜世晃的《古代东亚的艺术品》及《古代东亚的艺术品》,这些作品虽然沿袭了中国的绘画传统,但也展现出韩国的画风;《古代东亚的艺术品》描绘了庆祝朝鲜后期纯元王后金氏的六十大寿的宫廷宴会;《古代东亚的艺术品》描绘了现实世界……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韩国绘画的面貌。

   为配合此次展览,11月5日,“国博讲堂”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学艺研究官金云林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研究部调查研究课长田泽裕贺三位艺术史专家,讲述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的故事。

   中国的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审美趣味、画外流露文人感想情怀的绘画。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展览中既有中国明代“吴门四家”文征明、唐寅的山水画,又有清代“四僧”朱耷、石涛的花鸟画。其中,明代文人山水画开山人物王绂所绘的《古代东亚的艺术品》,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一级品,是现存王绂作品中水准之作。

   韩国在高丽王朝就接受了中国文人画的理念。至朝鲜王朝,文人画家们在与中国频繁交流的同时,发展了蕴含独特民族风格的绘画。展览中宗室画家李岩的《古代东亚的艺术品》,因为描绘了典型的韩国小狗,展现了朝鲜王朝文人画家的情趣,在韩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朝鲜王朝后期的“艺苑领袖”姜世晃是当时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曾在岁时以千秋副使的身份出使中国,谒见乾隆皇帝,并与中国文人进行笔谈。此次展出的《古代东亚的艺术品》和《古代东亚的艺术品》均为其代表作。

   日本的文人画又称“南画”,是江户时代中期最有影响的绘画流派之一。它学习和借鉴了中国文人画的风格技法,并加入日本原有的绘画传统,成了笔墨简练、色彩细腻、富于装饰和俳谐诗入画的民族特色。代表画家有祇园南海、柳泽淇园、池大雅和与谢芜村。

   本次展览中,有中国观众熟悉的一休宗纯的弟子没伦绍等绘制的《古代东亚的艺术品》,此画反映了日本禅僧对中国文人墨戏的憧憬;另一件日本文人画大师与谢芜村所作的《古代东亚的艺术品》被公认为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财富,为画家依据自作俳谐诗和中国晩唐诗人杜牧的五言律诗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意境所作。

   中国的风俗画历史悠久,明清风俗画在继承和延续两宋风格的同时,着力描绘乡村世俗和城市平民生活,并显示出传统风俗题材与文人画风的融合。本次展览中,不仅有反映明清时期物质生产与生活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也有表现百姓岁时节日和娱乐休闲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

   朝鲜王朝后期的风俗画是韩国特色的绘画之一。以金弘道和申润福为代表的风俗画家,真实地表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日常活动和诙谐场景,以及都市官僚和市民阶层的生活。展览展出的流行于朝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选取了士大夫从出生到辞世过程中,值得纪念的重要礼仪和官职生涯进行描绘;另一件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是反映19世纪朝鲜皇宫生活的典型之作。

   日本的风俗画出现于平民色彩的江户时期,其世俗主题和华丽色彩受到富裕商人和城市平民的喜爱。这一时期,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反映市民审美意识的风俗画-k22“浮世绘”诞生了。它不仅成为代表日本的美术作品,而且对西方画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次展出的“浮世绘之祖”菱川师宣创作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描绘了人们在江户名胜浅草寺游玩的场景;而风俗画家英一蝶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则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江户时代百姓的生活。

   明清时期,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存。汉传佛教画中的水陆画、观音像和罗汉像尤为盛行,表现出世俗化和文人化的倾向;藏传佛教画以唐卡为代表,其绘制吸收了汉族绘画手法,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流派。

   展览中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体现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渗透融合过程,为典型的明代汉地天王像;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则融合了藏地传统唐卡绘画与汉地重彩工笔画法,带有新勉唐派的典型风格,是清代唐卡中的精品。

   公元4世纪,佛教由中国传入韩国。朝鲜王朝实行崇儒抑佛政策,佛教备受打击,但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这一时期的佛教画带有浓厚的世俗色彩。此次展出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是18世纪为超度和抚慰在壬辰之乱时参与锦山之役的义僧而作;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则描绘了守护佛教世界的护法神众,画中韩国传统的本土神,体现了佛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

   公园5年,佛教经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日本。日本的佛教美术在深受中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美术影响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样式。在室町时代,禅宗流行,出现了以水墨方式绘制的佛教画;至江户时代,服务于寺院和将军的绘佛师创作了大量画面精致、色彩鲜艳而富于装饰性的作品。

   展览中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是江户时代前期至幕府时代末期绘佛师家族神田家族的第八代传人神田宗庭隆信所绘,全画布局完美,技巧高超,保存良好,是了解幕府御用绘佛师绘画活动的一件珍品。

   在开幕式上,李荣勋说:“三国绘画基本相同,但也表现出不同之貌。这些先人的画作,可以让我们惊喜于相互之间的共同点,也敬佩于相互之间的不同点。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更进一步加深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与西方的画具不同,东方的毛笔绝不伤害纸张。所以,用这样的毛笔表达情怀的作品,更能安慰我们的心灵。”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杨厚兰大使在开幕式上表示,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自19年中日韩三国合作启动以来,三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八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国文化部一致认为应加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交流,增进三国人民互相理解,促进多元文化间的包容。

   2011年,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成立,使三国合作机制化取得进展。此次第九届中韩日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秘书处人员首次以观察员身份与会。

   杨厚兰说:“服务于三国各项合作领域、促进文化交流始终是秘书处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参加文化领域的三国间磋商机制的基础上,秘书处举办的‘年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青年大使’、‘三国古代东亚的艺术品’等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强,为促进三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发挥了桥梁作用。”

   中国的明清,韩国的朝鲜王朝,日本的室町、江户和明治时期-k2215至19世纪,中韩日三国分别处在这些历史时期。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过去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而随着第九届“中韩日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东方画艺-k22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展”,11月4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在此之前,三个博物馆已经有过多次合作: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合作举办了“悠久之美-k22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品展”;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部分展品,参加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美术展”;2014年,三馆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东亚之华-k22陶瓷名品展”。本次展览是三家国家博物馆的第二次联合办展,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中的又一个重要展览。

   展览从三馆的藏品中,分别精心挑选了中国明清时期,韩国朝鲜王朝时期,以及日本室町、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文人画、风俗画和佛教画共计件(乾禾艺术品),其中既有通过山水和花鸟对古代文人情怀的展示,又有对当时物质生产和民风民俗的表现,还有对中国汉传和藏传佛教信仰的反映,显示了各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和相互的关联与影响。

   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本次展览提供了20件馆藏的明清时期绘画名作。这些珍品在介绍明清时期绘画艺术概貌的同时,也通过与其他两国作品的比较,反映出中国绘画对韩国和日本古代绘画的影响,及其各自发展取得的成就,显示了中、韩、日这三个地域相近的国家在文化交流上非同一般的密切关系。”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说:“为本次展览,本馆带来了15世纪室町时代至19世纪明治时代,与各个主题相应的18幅馆藏绘画作品。”

   据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李荣勋介绍,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为本次展览精选了朝鲜王朝时代的14件绘画作品。其中,李霆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和姜世晃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及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这些作品虽然沿袭了中国的绘画传统,但也展现出韩国的画风;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描绘了庆祝朝鲜后期纯元王后金氏的六十大寿的宫廷宴会;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描绘了现实世界……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韩国绘画的面貌。

   为配合此次展览,11月5日,“国博讲堂”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学艺研究官金云林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研究部调查研究课长田泽裕贺三位艺术史专家,讲述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的故事。

   中国的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审美趣味、画外流露文人感想情怀的绘画。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展览中既有中国明代“吴门四家”文征明、唐寅的山水画,又有清代“四僧”朱耷、石涛的花鸟画。其中,明代文人山水画开山人物王绂所绘的e4b古代东亚的艺术品e5b,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一级品,是现存王绂作品中水准之作。

   韩国在高丽王朝就接受了中国文人画的理念。至朝鲜王朝,文人画家们在与中国频繁交流的同时,发展了蕴含独特民族风格的绘画。展览中宗室画家李岩的《母犬图》,因为描绘了典型的韩国小狗,展现了朝鲜王朝文人画家的情趣,在韩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朝鲜王朝后期的“艺苑领袖”姜世晃是当时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曾在岁时以千秋副使的身份出使中国,谒见乾隆皇帝,并与中国文人进行笔谈。此次展出的《武夷九曲图》和《兰竹图》均为其代表作。

   日本的文人画又称“南画”,是江户时代中期最有影响的绘画流派之一。它学习和借鉴了中国文人画的风格技法,并加入日本原有的绘画传统,成了笔墨简练、色彩细腻、富于装饰和俳谐诗入画的民族特色。代表画家有祇园南海、柳泽淇园、池大雅和与谢芜村。

   本次展览中,有中国观众熟悉的一休宗纯的弟子没伦绍等绘制的《葡萄图》,此画反映了日本禅僧对中国文人墨戏的憧憬;另一件日本文人画大师与谢芜村所作的《山野行乐图屏风》被公认为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财富,为画家依据自作俳谐诗和中国晩唐诗人杜牧的五言律诗《早行》意境所作。

   中国的风俗画历史悠久,明清风俗画在继承和延续两宋风格的同时,着力描绘乡村世俗和城市平民生活,并显示出传统风俗题材与文人画风的融合。本次展览中,不仅有反映明清时期物质生产与生活的《沧洲渔乐图》《潞河督运图》,也有表现百姓岁时节日和娱乐休闲的《钟馗出巡图》《天后宫过会图》。

   朝鲜王朝后期的风俗画是韩国特色的绘画之一。以金弘道和申润福为代表的风俗画家,真实地表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日常活动和诙谐场景,以及都市官僚和市民阶层的生活。展览展出的流行于朝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平生图》,选取了士大夫从出生到辞世过程中,值得纪念的重要礼仪和官职生涯进行描绘;另一件《戊申进馔图屏风》是反映19世纪朝鲜皇宫生活的典型之作。

   日本的风俗画出现于平民色彩的江户时期,其世俗主题和华丽色彩受到富裕商人和城市平民的喜爱。这一时期,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反映市民审美意识的风俗画-k22“浮世绘”诞生了。它不仅成为代表日本的美术作品,而且对西方画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次展出的“浮世绘之祖”菱川师宣创作的《浮世人物图》,描绘了人们在江户名胜浅草寺游玩的场景;而风俗画家英一蝶的《人物杂画图》,则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江户时代百姓的生活。

   明清时期,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存。汉传佛教画中的水陆画、观音像和罗汉像尤为盛行,表现出世俗化和文人化的倾向;藏传佛教画以唐卡为代表,其绘制吸收了汉族绘画手法,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流派。

   展览中的《护法天王像》体现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渗透融合过程,为典型的明代汉地天王像;《释迦牟尼佛唐卡》则融合了藏地传统唐卡绘画与汉地重彩工笔画法,带有新勉唐派的典型风格,是清代唐卡中的精品。

   公元4世纪,佛教由中国传入韩国。朝鲜王朝实行崇儒抑佛政策,佛教备受打击,但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这一时期的佛教画带有浓厚的世俗色彩。此次展出的《甘露图》是18世纪为超度和抚慰在壬辰之乱时参与锦山之役的义僧而作;《神众图》则描绘了守护佛教世界的护法神众,画中韩国传统的本土神,体现了佛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

   公园5年,佛教经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日本。日本的佛教美术在深受中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美术影响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样式。在室町时代,禅宗流行,出现了以水墨方式绘制的佛教画;至江户时代,服务于寺院和将军的绘佛师创作了大量画面精致、色彩鲜艳而富于装饰性的作品。

   展览中的《当麻曼荼罗图》是江户时代前期至幕府时代末期绘佛师家族神田家族的第八代传人神田宗庭隆信所绘,全画布局完美,技巧高超,保存良好,是了解幕府御用绘佛师绘画活动的一件珍品。

   在开幕式上,李荣勋说:“三国绘画基本相同,但也表现出不同之貌。这些先人的画作,可以让我们惊喜于相互之间的共同点,也敬佩于相互之间的不同点。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更进一步加深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与西方的画具不同,东方的毛笔绝不伤害纸张。所以,用这样的毛笔表达情怀的作品,更能安慰我们的心灵。”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杨厚兰大使在开幕式上表示,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自19年中日韩三国合作启动以来,三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八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国文化部一致认为应加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交流,增进三国人民互相理解,促进多元文化间的包容。

   2011年,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成立,使三国合作机制化取得进展。此次第九届中韩日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秘书处人员首次以观察员身份与会。

   杨厚兰说:“服务于三国各项合作领域、促进文化交流始终是秘书处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参加文化领域的三国间磋商机制的基础上,秘书处举办的‘年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青年大使’、‘三国k20’等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强,为促进三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发挥了桥梁作用。”